孟澄在天津大运会夺冠后。 孟澄供图 |
在不久前举行的2012年首都高校游泳锦标赛比赛中,男子50米仰泳甲A组冠军、清华大学学生孟澄,是唯一夺取甲组(体育特长生及专业运动员组)比赛冠军的普通大学生。不少参赛学生和老师都对孟澄的成功啧啧称奇。的确,数学系高才生的游泳水平堪比体育特长生,孟澄在大学校园可谓特立独行。但人们更感兴趣的是,孟澄是如何兼顾学业和游泳,使二者都达到高水平的呢?
比赛结束后的第三天,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咖啡厅里,记者见到了孟澄。出生在上海的孟澄,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,被父母送进了少儿游泳俱乐部。小学六年,他从未中断过每天放学后1~2小时的训练。
上小学四年级时,孟澄已经展现出游泳的天赋,俱乐部教练建议他进入专业队继续“深造”,但从未考虑将孩子培养成运动员的孟澄父母没有采纳这一建议。
上中学时,曾经与孟澄一起进入游泳俱乐部的同龄孩子绝大多数都已经流失,“坚持”成为孟澄在游泳方面获得日后成功的首要因素。
“其实,小时候练游泳也觉得很枯燥和辛苦。”孟澄说,“真正对游泳产生了兴趣,还是在上中学之后遇到了一位教练,他用鼓励和启发的方式教我们,我感觉很受用。”
在小学四年级时,孟澄的数学才能也显现出来。因其突出的数学成绩,他在初中毕业时被保送进上海市重点中学、华东师大二附中的理科班,到高中毕业时,又被保送进清华大学数学系。对数学的兴趣和才华使得孟澄在学业上努力钻研,但他“对游泳也是这样,不仅想知道怎么练,更想知道为什么这么练。”
初二时,孟澄以游泳比赛的优异成绩,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,这是很多希望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升学加分的学生梦寐以求的一张证,但对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孟澄来说,他的每一次升学根本就不需要借助这张证。
“上高中后,由于学业紧张,游泳训练从初中时的每周三四次降到了每周一次。”孟澄回忆,但可能正是因为源自内心对游泳的兴趣和喜爱,即使训练量大幅度降低,孟澄的游泳水平却基本没有下降,“高三那年,我又一次拿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。”
2011年秋天,孟澄入读清华大学数学系。开学一星期,他就在学校游泳馆找到了正在训练的校游泳队。从此,原先完全由体育特长生组成的校游泳队,就多了一名数学系的普通学生孟澄。
今年9月,孟澄作为北京队的一员,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,并在50米仰泳比赛中夺冠,而与他同池竞争的都是体育特长生。据孟澄的教练介绍,在他执教清华大学游泳队20年里,孟澄是唯一参加大运会非棋牌类项目的普通学生,即使他不拿冠军,也已经创造了历史。
大运会夺冠后,孟澄成为国家健将级运动员。回想起来,从初中到现在,他在游泳比赛中已经拿遍了能拿的冠军。除了给自己带来成绩的荣耀和内心的成就感之外,孟澄也在总结,游泳对自己的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“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,直到前些天,我看了一本书——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,终于有了答案。”孟澄说,“每一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,这种需求只有你在静思、冥想时才能感悟。当我一个人在泳池里游的时候,那就是让自己静下来冥想的时刻,游泳让我有机会去获得这种心灵上的安静,去思考、找到未知的自己。”
即使抛开这看似有些玄妙的人生感悟,游泳对孟澄也有更为现实的帮助,“作为一名大二学生,我也是刚刚度过大学新生的迷茫期。我想,很多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,进入大学后,所有的同学都是佼佼者,你也许会失去原先的优越感,会找不到自己。游泳让我更容易度过这段迷茫期,因为我可以告诉自己,至少我还有游泳。”
“而且,能够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取得体育特长生才可能达到的成绩,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?无论是大学新生的迷茫期,还是今后人生道路上可能遭遇的‘瓶颈期’,都不可能困住我。”
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